当前位置:100EC>跨境电商>《多国取消跨境小包免税政策对我国跨境电商影响分析报告》网经社发布
《多国取消跨境小包免税政策对我国跨境电商影响分析报告》网经社发布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5日 16:12:18

(网经社讯)小额包裹“免税时代”的终结正引发跨境电商生态的深刻重构。2025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新兴市场相继取消或收紧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以贸易保护为导向构筑新壁垒。中国跨境电商面临成本激增模式革命格局洗牌三重冲击。

在此背景下,我国“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全面取消跨境小包免税政策对我国影响分析报告》本报告系统剖析政策变革的动因与影响,提出短期突围、中期转型与长期升级的策略矩阵,指出中国跨境电商需从“低价依赖”转向“品牌化与供应链韧性”构建,方能在全球贸易新秩序中破局致远

出品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撰写 | DeepSeek

编辑 | 南烛

一审 | 无痕

终审 | 云马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目录

第一章 小额包裹“免税时代”的终结

第二章 围堵浪潮:多国政策调整全景

2.1 发达经济体的系统性转向:以"税收公平"为名的贸易保护

2.2 新兴市场的快速跟进:从亚洲到拉美的壁垒高筑

2.3 多国围堵下的叠加影响:中国跨境电商的全局性挑战

第三章 冲击深度分析:成本 模式与市场格局的重塑

2.1 致命挤压:低成本优势的瓦解

2.2 模式革命:直邮与海外仓的博弈

2.3 格局洗牌 行业分化与强者恒强

第四章 破局之路:中国跨境电商的应对策略矩阵

3.1 短期应变("活下去")

3.2 中期转型("发展好")

3.3 长期战略("赢得未来")

第五章 结论:挑战与机遇并存 转型方能致远

第一章 小额包裹“免税时代”的终结

跨境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已成为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这一政策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最初仅对价值低于1美元的进口包裹实行免税。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和跨境电商崛起,免税门槛逐步提高:1990年升至5美元,1993年达200美元,2016年已提升至800美元。这种渐进式放宽使“小额豁免”成为全球电商生态的重要支柱。

然而2025年成为关键转折点美国于8月29日起暂停对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的免税待遇,标志着运行近90年的关税豁免惯例被实质性终结。新政实施当天,全球寄往美国的包裹数量较前一周暴跌81%,192个万国邮政联盟成员国中已有88家邮政运营商全面或部分暂停对美包裹寄递。这一政策调整迅速产生连锁反应,欧盟同步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门槛并征收2欧元处理费,日本计划于2026年取消1万日元以下商品消费税豁免,越南、英国等经济体也相继跟进类似税收政策调整。

此次政策转向具有深刻的贸易保护主义背景。美国政府宣称政策调整旨在应对“芬太尼等违禁药品流入”和“维护国家安全”,预计每年可增加约400亿美元关税收入。然而实质上,这是各国通过提高关税壁垒为本土产业创造相对优势的系统性尝试

这一调整直接针对中国跨境电商和邮政小包贸易。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免税小包数量已突破13.6亿件,十年增长超600%,其中中国商品占比显著。  

政策调整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立竿见影的冲击。一方面,关税成本显著上升——美国新政引入分层计税方式,过渡期内允许按从价税或从量税(80-200美元/件)缴纳,过渡期后将统一适用从价计税。另一方面,合规成本急剧增加,企业需应对复杂的原产地认定、产品信息填报和检验检疫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加重了运营负担。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贫困地区跨境直邮消费中73%属于“小额豁免”,政策取消预计使美消费者每年减少110-130亿美元福利。

图片18.jpg

中国作为全球跨境电商主要参与国,据“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上,出口占比达到77.6%,进口比例22.4%在此背景下,全球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全面收紧,将对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第二章 围堵浪潮:多国政策调整全景

小额包裹"免税时代"的终结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政策调整后,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随之调整,并进一步向新兴市场扩散的系统性趋势。下表梳理了已调整或计划调整跨境小包免税政策的部分国家及其核心举措,以提供一瞥全局的视角。

image.png

2.1 发达经济体的系统性转向:以"税收公平"为名的贸易保护

七国集团(G7)正形成协调性对华贸易政策压力。 在2025年5月的G7财长会议上,成员国已开始讨论对中国低价值产品征收关税的协调行动,旨在"遏制中国产品供应过剩和非市场行为"。这意味着美国率先取消小额免税的政策已不再是单边行动,而可能演变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集体策略。

例如,英国财政大臣已宣布将审查价值不超过135英镑进口商品的免税计划;加拿大也因美国政策变动导致美加跨境电商动荡,正在考虑对来自中国的小包裹征税。这种系统性转向将显著放大对中国跨境电商的规制压力,企业面临的已非单一市场风险,而是发达国家市场的整体合规环境趋严。

欧盟与日本的政策调整凸显"精准打击"与"平台责任"特征。 欧盟的提案不仅计划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还特别规定直邮至消费者家中的包裹每件收取2欧元费用,而发往仓库的包裹仅收取0.5欧元。此举意图明确:鼓励商品先进入欧盟仓库,进行更完善的安全与合规审查,同时实质上是为"中国制造"的直邮小包设置更高壁垒。

日本的草案则明确要求亚马逊、乐天等电商平台作为"视为供应商"代缴10%的消费税,并审核卖家资质。这将合规责任大幅转移至平台方,迫使平台加强对中国卖家的审核,间接提高了中国中小卖家的入驻门槛和运营成本。

2.2 新兴市场的快速跟进:从亚洲到拉美的壁垒高筑

亚洲近岸市场政策收紧,供应链转移成本增加。 越南已于2025年2月取消对价值100万越南盾(约290元人民币)以下进口商品的增值税豁免。越南本土产业竞争压力以及确保税收公平是动因之一,据统计平均每天有大量小订单通过电商平台从中国运往越南。这使得以往部分希望利用越南作为转口贸易或近岸供应链布局的中国卖家成本直接上升。马来西亚此前已对线上销售进口的低于500林吉特的商品征收10%的低价商品税。这些东南亚国家原本是跨境电商的重要市场和潜在供应链转移地,其政策跟进无疑压缩了中国卖家的战略迂回空间。

image.png

拉美市场税费大幅上调,价格优势急剧削弱。 巴西自2025年4月起,将跨境商品的州税(ICMS)从17%上调至20%,加上原有的进口税,部分商品总税率可能高达50%。墨西哥则从2025年1月起,对通过快递公司进口、源自中国等地的小额货物征收19%的关税。厄瓜多尔也宣布自2025年6月16日起,对所有通过Temu、SHEIN等平台以个人快递方式发运的包裹征收20美元关税。这些拉美国家是中国跨境电商近年来强劲增长的新兴市场,高额税费将极大削弱中国商品的定价竞争力,可能使刚刚培育起来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

2.3 多国围堵下的叠加影响:中国跨境电商的全局性挑战

出口成本系统性攀升,价格竞争力普遍受挫。 当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相继设障,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快速跟进时,中国跨境电商原来赖以生存的"低价直邮"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遭遇阻击。关税、增值税、固定处理费等各类税费的叠加,使得几乎所有主要出口市场的终端销售价格都面临上涨压力。例如,在巴西,部分商品总税率可能高达50%。这将直接削弱中国商品的核心价格竞争力,导致订单量下滑。

市场多元化战略承压,传统路径依赖难以为继。 过去,当某个市场出现政策风险时,企业可转向其他政策友好的蓝海市场。然而,当前多国同步调整的趋势,使得通过市场多元化分散风险的策略难度和成本急剧增加。企业需要同时应对不同国家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税务法规、海关要求和平台责任规定,这对企业的合规能力和运营韧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行业洗牌加速,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面对全球性的政策收紧,拥有强大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大型平台(如Temu加速布局美国本土仓,SHEIN大幅涨价转嫁成本)尚能通过模式转型和策略调整应对。然而,中国多达12万家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中,多数是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它们难以承受系统性上升的合规与税务成本,也缺乏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重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面临订单流失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的严峻挑战,行业集中度可能因此提升。

综上所述,多国对跨境小包免税政策的调整,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围堵"浪潮。这不仅直接推高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出口成本,更对其市场布局、经营模式和行业结构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冲击,倒逼整个行业进行一场深刻的转型革命。

第三章 冲击深度分析:成本 模式与市场格局的重塑

2.1 致命挤压:低成本优势的瓦解

跨境小包免税政策的取消,最直接的冲击体现在成本结构上,对中国跨境电商长期依赖的低成本优势构成致命挤压。根据各经济体公布的新政细则,成本增加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关税税费的征收,二是固定处理费的加征。以美国为例,此前曾提出对价值800美元或以下中国小额包裹征收54%的关税(虽比原计划的120%有所降低,但仍显著),并维持每件包裹100美元的固定关税费用。欧盟则提议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包裹每件征收2欧元处理费(本地仓库发货的包裹收取0.5欧元)。日本计划对1万日元以下商品征收10%消费税。

这些看似微小的税费调整对低价商品的影响尤为显著。一个售价10欧元的商品,增加2欧元的处理费意味着成本直接增加20%,这可能完全吞噬某些低价商品的利润空间。以希音(SHEIN)为例,该平台已对美国市场部分商品价格进行大幅上调,最高涨幅达377%,例如原价1.28美元的10条装厨房毛巾涨至6.10美元。据测算,若欧盟新政全面实施,希音发往欧盟的包裹中87%申报价值低于150欧元,若全部适用2欧元手续费,其年度支出将激增2.4亿欧元,相当于欧洲市场净利润的18%

image.png

税费成本上升必然导致商品终端价格上涨,而这部分成本最终会不同程度地转嫁给消费者。彭博社的调查显示,美国市场约48%的小额包裹被寄往"最贫困地区",这些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可能因涨价而减少购买。家住柏林的餐馆服务员桑德拉表示:"如果欧盟真的开始征税,受伤的是我们消费者。"这表明,低成本优势的瓦解不仅挤压企业利润,还可能引发市场需求收缩,形成双重压力。

2.2 模式革命:直邮与海外仓的博弈

免税政策取消正在引发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传统"中国制造+跨境直邮"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海外仓模式的优势凸显,两者之间的博弈加剧。直邮模式作为一种短链条、敏捷型的供应链模型,原本适合小批量、高频次的订单需求,但其跨境运输时间长、物流成本高以及国际运输不确定性的劣势在新政策下被放大。特别是对于低价值商品,新增的固定处理费在总成本中占比尤为显著,使得直邮模式的经济性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海外仓模式(包括FBA头程等)适配长链条、属地化的供应链模型,商品通过一般贸易方式批量进入目标市场,仅需缴纳一次进口关税,后续销售被视为"境内交易",有效规避了政策突变的风险。这种模式不仅能够规避关税不确定性,还能显著提升配送时效——从跨境直邮的7-15天缩短至1-3天,甚至实现"次日达",极大改善消费者体验。在关税政策波动期间,有部分卖家依靠海外仓库存维持正常运营,甚至实现库存增值。

62cc8215459c5cbecbe1faeae91f30df_720.png

为平衡风险与灵活性,混合模式应运而生。例如,Temu推出的"半托管"模式允许卖家直接从国内发货至美国消费者手中,无需提前备货至海外仓或平台指定仓库,同时平台也在加速布局美国本土仓储。这种混合策略使卖家能够根据产品特性灵活选择物流路径:新品测试、季节性商品可通过直邮模式控制风险;成熟产品、大件重货则通过海外仓保障体验。

image.png

2.3 格局洗牌 行业分化与强者恒强

免税政策取消正在加速跨境电商行业的重新洗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应对能力上呈现显著差异,市场格局从分散化竞争向集中化发展转变。对中小卖家而言,新政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中国12万家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中,多数是对价格较敏感的小企业,其面临成本上升、订单流失的困境。这些企业通常缺乏完善的税务合规系统和资源整合能力,难以快速适应新规则和消化新增成本。像安吉这样的Temu小商家表示:"近一个月以来,我们店只开了几十单,而且月初前出的单到现在还未完成尾程履约",考虑到物流不可控因素较多,他可能会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其他市场。

相比之下,大型平台凭借其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能够通过多种策略消化政策冲击。Temu已着手调整商业模式,增加美国本土仓储,试水类似亚马逊的传统物流体系。在欧盟市场,Temu计划将80%的欧洲订单转为本地仓发货以降低费用,并与DHL深化合作构建"local-to-local"物流体系。希音也在积极扩大欧洲本地库存能力,以减少直邮包裹比例。这些头部企业还通过涨价策略转嫁部分成本,如希音将部分商品价格最高上调377%,但仍保持相对价格优势。

这种分化格局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新兴电商平台面临更大困难,因为它们缺乏成熟的平台资源来适应新规则和消化新增成本。同时,欧盟和美国本土零售商及电商平台面临的竞争压力减小,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最终结果可能是市场进一步向巨头集中,减少平台多样性,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第四章 破局之路:中国跨境电商的应对策略矩阵

3.1 短期应变("活下去")

面对免税政策取消带来的即时冲击,跨境电商企业亟需采取短期应对措施,确保基本生存能力。定价策略优化是当务之急。企业需根据各市场税费政策精准调整价格,对价格弹性低的商品适当提价转移部分成本,对敏感商品则通过优化供应链吸收部分成本压力。例如,部分平台已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对美国市场高依赖度商品维持价格优势,对欧洲市场高潜力商品适度提价。同时,企业应加速清理低价值库存,减少未来可能被征收高额税费的商品积压,回笼资金优化产品结构。

积极利用政策窗口期也是短期应变的关键。美国政策从公布到实施存在一定缓冲期,企业可在此期间加快通关节奏,最大化利用现有政策红利。有商家表示,目前很多商家选择"双清包税"的模式将货物运送到美国,即卖家向物流商缴纳的费用中已经包含了"出口国报关""进口国清关"两道关税。这种模式虽然会导致物流费用增加,但涨幅对商家来说仍然可以接受,且能有效规避清关风险。

物流渠道的灵活调整同样重要。在直邮模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企业可根据产品特性匹配最优物流方案。对于轻小件商品,可继续优化直邮渠道,如通过"集中清关,批量申报"服务降低单件成本(如Temu的单件清关成本可从15元降至8元)。对于稳定出单的产品,可尝试小批量备货至海外仓,测试市场反应的同时规避政策风险。

3.2 中期转型("发展好")

中期而言,跨境电商企业需从根本上有序重构业务模式,实现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变。海外仓系统布局是中期转型的核心环节。企业应根据主力市场分布,制定科学的海外仓网络规划。头部企业如Temu和希音已加速在欧洲布局建仓,计划将大部分订单转为本地仓发货。对于中小企业,可通过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商实现本地化履约,避免自建仓库的高额固定投入。海外仓不仅是存储空间,更应作为本土化运营的支点,通过整合本地物流、退换货、客服等环节,全面提升消费者体验。

市场多元化拓展是分散风险的关键策略。在欧洲、美国等传统市场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企业应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这些地区电商市场增长迅速,且贸易政策相对宽松。例如,数据显示东南亚市场已成为中国跨境电商重要的增长点,平台可加大在这些地区的资源投入。同时,企业也可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红利,在成员国之间优化供应链布局。

商品结构优化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有意识减少低价值商品比例,转向美妆、小家电等高毛利品类,这些品类的溢价空间通常在30%-50%。例如,宁波某服装厂开发的"可拆卸头巾外套",溢价40%仍实现订单量年增200%,证明了高附加值产品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差异化选品和产品创新,企业可以降低对价格优势的依赖,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3.3 长期战略("赢得未来")

长期来看,中国跨境电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竞争逻辑,从"低价内卷"走向"价值创造",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品牌化建设是长期战略的核心。企业应摒弃简单卖货思维,通过注入文化元素、讲述品牌故事、提升产品设计,构建独特的品牌价值。中国制造需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品牌出海,从"卖产品"向"卖价值"转变,通过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抵消成本上升的影响。

全球供应链韧性提升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考虑利用RCEP关税优惠在东南亚国家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同时,加强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应用AI库存预测、自动化仓储等技术,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应变能力。例如,一些领先企业正在构建"多中心、分布式"的供应链网络,在不同区域建立相对独立的供应链体系,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

合规经营能力建设是国际化的基石。企业必须将合规置于战略高度,积极适应各国在税务、产品认证(如CE认证、EPR)、数据隐私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特别是在欧盟市场,需高度重视产品符合欧盟安全标准,包括CE认证、EPR注册和欧代指定等。合规不仅是规避风险的需要,更是提升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的重要途径。只有主动拥抱国际规则,中国跨境电商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中行稳致远。

image.png

第五章 结论:挑战与机遇并存 转型方能致远

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全面取消,无疑对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构成了严峻挑战。短期来看,成本上升、模式重构、格局洗牌等冲击将不可避免地对行业造成阵痛,特别是对依赖低价策略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危机。然而,这一政策变化也可视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的重要契机,倒逼中国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国际品牌、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在全球化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正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与"中国品牌"转型的必然过程。 跨境小额包裹"免税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商竞争优势的终结,而是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积极调整战略、坚持长期价值主义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政企协同对于平稳度过转型期至关重要。政府层面可通过加强国际规则协调、深化自贸协定跨境电商条款应用、优化跨境电商综试区服务功能等措施,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企业层面则需主动应变,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能力建设,共同推动中国跨境电商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这种协同努力,中国跨境电商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中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小额免税”或成历史!关税政策调整下跨境电商的突围实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2025年6月11日。

2、《靴子落地,美国砸疼美国》,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2025年9月15日。

3、《关税调整冲击“中国制造+跨境直邮”,中国跨境电商在风浪中谋变》,山东省商务厅,2025年6月16日。

4、《跨境小包遇冷,电商出海再“破冰”》,中国经济网,2025年8月29日。

5、《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人民要论)》,人民网,2024年3月26日。

6、《跨境电商以韧致远“链”全球》,贵港日报,2025年6月23日。

7、《崔丽丽:跨境电商迈向“生态共建”新阶段》,中新经纬,2025年7月1日。

6cbae36485e769a2d57ecb6f12cbb99f_720.png

【小贴士】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长期关注跨境电商,旗下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报道、研究的客户:1)出口跨境电商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敦煌网、大龙网、拓拉思、领工云商、大健云仓、宝信环球、全球贸易通、亚马逊全球开店、eBay、Temu、TikTok Shop、全球速卖通、Shopee、Lazada、出口时代、联络互动、安克创新、华凯易佰、patpat、致欧科技、赛维时代、星商、吉宏股份、子不语、兰亭集势、三态股份、遨森电商、星徽股份、绿联科技、傲基科技、棒谷科技、浩方集团。2)进口跨境电商:行云集团、海弘集团、集采、候鸟、麦帮科技、福猫供应链、天猫国际、京东国际、洋葱集团、55海淘、亚马逊海外购、海拍客、KK集团、你好世界3)跨境电商服务商:卓志集团、珊瑚跨境、世贸通、泛鼎国际、价之链、易芽、来赞宝、海比电商、纵腾集团、西邮物流、燕文物流、递四方、菜鸟国际、至美通、泛远国际、乐舱物流、华贸物流、安骏物流、飞盒跨境、海管家、驿玛科技、Paypal、PingPong、连连国际、空中云汇、派安盈、丰泊国际、Skyee、易宝支付、寻汇SUNRATE、豆沙包、智汇鹅、蚂蚁国际、义支付、拉卡拉、中盈跨境、领星、店匠、易仓科技、积加、店小秘、欧税通、马帮ERP、擎天全税通、易达云、易点天下、力盟科技、飞书深诺、思亿欧、卧兔网络、红毛猩猩、外贸公社等。

跨境电商-25-2.jpg

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是专业跨境电商门户,关注出口跨境电商、进口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服务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跨境技术、跨境营销等)、跨境政策、跨境园区等,提供包括:媒体、报告榜单、供应链融资、营销、培训等服务,是跨境电商从业者、媒体、投资者、用户的首选平台。(如果您是跨境电商业内人士,欢迎合作洽谈咨询加微信:www-100ec-cn)

风险提示:本文为网经社通过第三方AI大模型生成后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案例、评论、图表、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我们无法百分百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疑问,请联系news@netsun.com。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